部分图纸预览
文档包括:
WORD版本说明书1份,共144页,约75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5张
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题目: 吕沟煤矿0.9 Mt/a新井设计
毕业设计专题题目: 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及其设备发展
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根据毕业设计大纲要求,毕业设计内容包括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共三部分。一般部分包括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和储量、矿井工作制度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准备方式、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矿井通风及安全、和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共十章。
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内容,独立、认真完成全部工作量,说明书和设计图纸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编排和绘制。按照时间分配,及时完成阶段任务,保证设计进度。
摘 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吕沟煤矿0.9 Mt/a新井设计。吕沟煤矿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境内,隶属于河南永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交通便利。井田走向(东西)长平均约3.8 km,倾向(南北)长平均约2.43 km,井田总面积为11.664 km2。主采煤层为六2煤层,平均倾角为13°,六2煤层平均总厚为1.74 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井田工业储量为6610万t,矿井可采储量5315万t。矿井服务年限为45.43 a,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0 m3/h,最大涌水量为120 m3/h。矿井瓦斯涌出量较低,为低瓦斯矿井。
井田为立井单水平开拓。矿井初期只开采六2煤。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设备。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制度为“三八”制。
一般部分共包括10章: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2.井田境界和储量;
3.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4.井田开拓;
5.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6.采煤方法;
7.井下运输;
8.矿井提升;
9.矿井通风及安全;
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专题部分题目是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及其设备发展。
翻译部分主要内容为无人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刨煤机机组的研究和应用,英文题目为: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unmanned mining face with full mechanized plow。
关键词:立井;单水平;采区;中央并列式通风
目录
1 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 2
1.1矿井概述 2
1.1.1地理位置与交通 2
1.1.2 地形地貌及水文情况 2
1.1.3 气候条件 3
1.1.4 其它条件 3
1.2 井田地质特征 3
1.2.1 地层 3
1.2.2 井田地质构造 4
1.2.3 水文地质 4
1.3 煤层特征 7
1.3.1 煤层 7
1.3.2 煤的特征 8
1.3.3 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 9
1.3.4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12
1.3.5 瓦斯 14
1.3.6 煤尘爆炸性 15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6
2.1 井田境界 16
2.1.1井田范围 16
2.1.2开采界限 16
2.1.3井田尺寸 17
2.2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 17
2.2.1储量计算基础 17
2.2.2矿井地质资源/储量 18
2.3 矿井设计储量 19
2.3.1 计算可采储量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储量损失 19
2.3.2 各种煤柱损失计算 19
2.3.3 矿井设计储量 22
2.4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2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
3.1 矿井工作制度 23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
3.2.1 确定依据 23
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3
3.2.3 矿井服务年限 24
3.2.4 井型校核 24
4 井田开拓 26
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6
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 26
4.1.2工业广场位置、形状的确定 28
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带区、采区的划分 29
4.1.4主要开拓巷道 29
4.2开拓方案 29
4.2.1提出方案 30
4.2.2技术比较 32
4.2.3经济比较 33
4.3矿井基本巷道 37
4.3.1井筒 37
4.3.2井底车场 41
4.3.3主要开拓巷道 42
5 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 46
5.1 煤层地质特征 46
5.1.1煤层的埋藏条件 46
5.1.2 采区煤层特征 46
5.1.3地质构造 47
5.1.4顶底板特性 47
5.1.5水文地质 47
5.1.6地表情况 47
5.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7
5.2.1 采煤方法及工作面确定 47
5.2.2采区数目及首采带区位置 48
5.2.3采区生产系统 48
5.2.4 采区巷道尺寸、支护方式、掘进 49
5.2.5采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52
5.3 采区车场及主要硐室布置 53
5.3.1采区煤仓 53
5.3.2采区变电所 54
5.3.3采区绞车房 54
5.3.4采区车场选型 54
5.4 掘进系统 56
5.4.1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56
5.4.2掘进工作面布置 56
5.4.3巷道掘进指标 56
5.4.4矿井移交主要技术指标 57
6 采煤方法 60
6.1采煤工艺方式 60
6.1.1 带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 60
6.1.2 确定采煤工艺方式 60
6.1.3 回采工作面参数 61
6.1.4回采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的确定 61
6.1.5刨煤机的工作方式 63
6.1.6回采工艺 63
6.1.7确定回采工作面运煤方式 63
6.1.8确定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 66
6.1.9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 68
6.1.10工作面顶板管理 69
6.1.11 各工艺流程注意事项 71
6.1.12 回采工作面吨煤成本 72
6.1.13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74
6.2回采巷道布置 76
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76
6.2.2回采巷道支护参数 76
7 井下运输 79
7.1 概述 79
7.2 主要运输方式的确定与设备选择 80
7.3 辅运方式的确定与设备选择 81
7.3.1采区上山设备选择 81
7.3.2大巷运输方式的选择 84
7.3.3运输设备的选型 84
7.3.4确定车组中的矿车数 84
7.3.5按牵引电机温升条件计算 85
7.3.6按制动条件计算 85
7.3.7电机车台数计算 86
8 矿井提升 87
8.1 概述 87
8.2 主副井提升 87
8.2.1 主井提升设备选型 87
8.2.2 副井提升设备选型 89
9 矿井通风及安全 91
9.1 矿井通风方式选择 91
9.1.1矿井概况 91
9.1.2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91
9.1.3矿井通风类型的确定 92
9.1.4主要通风机工作方法的确定 93
9.1.5采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93
9.1.6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 94
9.2 矿井风量计算 95
9.2.1风量计算的标准及原则 95
9.2.2采煤工作面需风量 95
9.2.3备用面需风量的计算 96
9.2.4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96
9.2.5各种峒室需风量 97
9.2.6全矿总风量的计算 98
9.2.7风量分配 98
9.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99
9.3.1计算原则 99
9.3.2确定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 99
9.3.3矿井最大阻力路线 100
9.3.4各段通风阻力 103
9.3.5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106
9.3.6矿井总风阻和等积孔计算 106
9.4 矿井通风设备选择 106
9.4.1 通风机的选型 107
9.4.2电动机选型 108
9.4.3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要求 110
9.4.4反风、风峒的要求 111
9.5 矿井灾害的防治措施 111
9.5.1瓦斯管理措施 111
9.5.2煤尘的防治 111
9.5.3防火 112
9.5.4防水 112
9.5.5 其他安全措施 112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113
参考文献 115
专题部分 118
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及其设备发展 118
翻译部分 134
英文原文 134
中文译文 140
致 谢 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