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共121页,约46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5张
摘要
本设计矿井为七台河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湖一矿的新井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1.8Mt/a,服务年限68a。井田内有12层可采煤层,即54A、55、56、57上、57、58上、58、59、62C、63、65B、67上,共划分为3个水平开采。井田平均走向长5500m,平均倾斜长5000m,煤层平均倾角12°,属缓倾斜煤层。
由于井田倾斜长度较大,且为缓倾斜煤层,以及煤层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决定本井田内全部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工作面全部为综合机械化采煤。本设计矿井采用双立井和集中大巷开拓布置方式。
在本设计中,大巷运输采用1200mm皮带运输机运输,辅助材料采用1.5t固定矿车运输。主井选用一对16t箕斗提煤,副井用罐笼运送人员和材料等。
龙湖一矿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为抽出式。
本设计龙湖一矿年工作日为330d,两个工作面达产,主井每日提煤时间为16h。矿井每昼夜四班工作,其中三班生产一班准备。
本设计进行-150水平的排水设计,龙湖一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8Mt/a,最大涌水量为250m3/h,涌水时间为60d,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35m3/h,涌水时间为305d,矿井水容重为965kg/m3。
关键词:工业储量 开拓方式 倾斜开采 采煤方法 回采工艺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绪论 1
第1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2
1.1 井田概况 2
1.1.1 交通位置 2
1.1.2 地形地势 2
1.1.3 主要河流 3
1.1.4 气象及地震 4
1.1.5 煤田开发历史及近况 4
1.1.6 水源和电源 4
1.2 地质特征 5
1.2.1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5
1.2.2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6
1.2.3 煤层及煤质 7
1.2.4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11
1.2.5 井田内的水文地质情况 11
1.2.6 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性 12
1.3 地质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13
第2章 井田境界 储量 服务年限 14
2.1 井田境界 14
2.1.1 井田周边状况 14
2.1.2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14
2.2 井田储量 15
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 15
2.2.2 保安煤柱 15
2.2.3 储量计算方法 16
2.2.4 储量计算的评价 16
2.3 矿井工作制度 生产能力 服务年限 17
2.3.1 矿井工作制度 17
2.3.2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18
第3章 井田开拓 19
3.1 概述 19
3.1.1 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 19
3.1.2 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因素及具体情况 19
3.2 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20
3.2.1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20
3.2.2 井硐位置和井口形式 20
3.2.3 开拓巷道的布置 24
3.3 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 33
3.3.1 井筒形式和数目 33
3.3.2 井筒位置及坐标 33
3.3.3 水平数目及标高 33
3.3.4 石门、大巷数目及布置 35
3.3.5 井底车场的形式及选择 37
3.3.6 带区划分 37
3.4 井硐布置和施工 39
3.4.1 井硐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硐支护 39
3.4.2 井硐布置及装备 40
3.4.3 井硐延深的初步意见 43
3.5 井底车场及硐室 43
3.5.1 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 43
3.5.2 井底车场的布置 储车线路、行车线路布置长度 44
3.5.3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验算 47
3.5.4 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49
3.6 开采顺序 49
3.6.1 沿井田走向的开采顺序 50
3.6.2 沿井田倾向的开采顺序 51
3.6.3 带区接续计划 51
3.6.4 “三量”控制情况 54
第4章 带区巷道布置 56
4.1 带区概述 56
4.1.1 设计带区的位置、边界、范围、带区煤柱 56
4.1.2 带区的地质和煤层情况 56
4.1.3 带区的生产能力、储量及服务年限 56
4.2 带区巷道布置 57
4.2.1 区段划分 57
4.2.2 带区斜巷布置 58
4.2.3 带区下部车场布置 58
4.2.4 带区煤仓形式、容量及支护 63
4.2.5 带区硐室简介 64
4.2.6 带区工作面接续 64
4.3 带区准备 66
4.3.1 带区巷道的准备顺序 66
4.3.2 带区主要巷道的断面示意图及支护方式 66
第5章 采煤工艺 68
5.1 采煤方法的选择 68
5.2 回采工艺 68
5.2.1 选择和决定回采工作面的工艺过程及使用的机械设备 68
5.2.2 选择采面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 70
第6章 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 73
6.1 矿井井下运输 73
6.1.1 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 73
6.1.2 矿车的选型及数量 74
6.1.3 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75
6.2 矿井提升系统 76
6.2.1 矿井提升设备选择 76
第7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78
7.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78
7.1.1 概述 78
7.1.2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78
7.1.3 主扇工作方式的确定 79
7.2 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 80
7.2.1 风量的计算 80
7.2.2 风量的分配 83
7.2.3 风量的调节方法与措施 84
7.2.4 风速的验算 84
7.3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86
7.3.1 确定全矿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 86
7.3.2 矿井等积孔的计算 87
7.4 通风设备的选择 88
7.4.1 主扇的选择计算 88
7.4.2 电动机的选择 89
7.4.3 反风措施 90
7.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90
7.5.1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90
7.5.2 预防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91
7.5.3 水患的预防措施 92
7.5.4 火灾的预防措施 93
7.5.5 其他事故的预防 93
7.5.6 避灾路线及自救《规程》规定 94
第8章 矿井排水 95
8.1 概述 95
8.1.1 矿井水来源及涌水量 95
8.1.2 对排水设备的要求 95
8.2 矿井主要排水设备 96
8.2.1 排水方式与排水系统简介 96
8.2.2 主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计算 97
第9章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0
总结 102
致谢辞 103
参考文献 104
附 录 1 106
附 录 2 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