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包括:
word说明书一份,共122页,约67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5张
摘 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是罐子沟矿2.4Mt/a新井设计。全篇共分为十个部分: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和储量、矿井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矿井通风设计和矿井基本经济技术指标。
罐子沟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矿井总面积约为16.19km2,井田内开采6#煤,平均厚度为12.21m,煤层赋存稳定,为近水平煤层,倾角1°~5°,平均3°,最大5°。井田内工业储量为266.3 Mt,可采储量为183.97Mt。矿井正常涌水量90m3/h,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有自然发火倾向。
罐子沟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4Mt/a,服务年限为54.8年。工作制度为“四六”制。矿井的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矿井为双斜井单水平开拓。矿井有一对斜井:主斜井主要用于提煤,副井用于提升材料、人员和矸石。矿井一个工作面达产,采用综放开采,年生产能力为2.4Mt/a。工作面长度为200m,煤的运输采用胶带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
专题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保水采煤理论与技术。对于矿井水层结构简单复杂的分析,对于国外保水开采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应用,通过严格的知道和先进的技术,达到安全高效和经济的开次,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研究。
翻译部分是将一篇对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的英文翻译成汉语。英文题目是:“Technology for Tomorrow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for India Coal Mines”。
关键词:矿井设计; 综放开采; 胶带运输; 无轨胶轮车
目录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 矿区概述 1
1.1.1 位置交通 1
1.1.2 地形、地貌及河流 1
1.1.3 气候条件 2
1.1.4 人文状况 2
1.1.5 电源条件 3
1.1.6 其他建设条件 3
1.2 井田地质特征 3
1.2.1 区域地层与构造特点 3
1.2.2 井田地层与构造 3
1.2.3 水文地质条件 6
1.3 煤层特征 7
1.3.1 煤层 8
1.3.2 煤质 9
1.3.3 其他开采条件 11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4
2.1 井田境界 14
2.1.1 地理位置 14
2.1.2 井田范围 14
2.1.3 井田尺寸 15
2.2 矿井工业储量 15
2.2.1 计算依据 15
2.2.2 井田勘探 16
2.2.3 矿井地质资源量计算 16
2.2.4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17
2.3 矿井可采储量 18
2.3.1 安全煤柱留设原则 18
2.3.2 保护煤柱损失量 19
2.3.3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20
2.3.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0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3.1 矿井工作制度 21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3.2.1 设计生产能力 21
3.2.2 矿井服务年限 21
3.2.3 核算矿井井型 22
4 井田开拓 23
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3
4.1.1 井筒形式﹑数目和位置的确定 23
4.1.2 工业场地位置﹑形状和面积的确定 24
4.1.3 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位置和标高 24
4.1.4 井田开拓方案比较 25
4.2 矿井基本井巷 33
4.2.1 井筒 33
4.2.2 开拓巷道 35
4.2.3 井底车场及硐室 37
5 准备方式 ——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 39
5.1 煤层地质特征 39
5.1.1 带区位置 39
5.1.2 带区煤层特征 39
5.1.3 煤层顶底板 39
5.1.4 水文地质 39
5.1.5 地质构造 39
5.1.6 地表情况 40
5.2 采(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0
5.2.1 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 40
5.2.2 带区巷道布置 40
5.2.3 带区生产系统 41
5.2.4 带区内巷道掘进方法 42
5.2.5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42
6 采煤方法 44
6.1 采煤工艺方式 44
6.1.1 带区的地质情况 44
6.1.2 确定工作面的长度、推进方向 44
6.1.3 回采工作面工艺设计 44
6.1.4 工作面支护方式 46
6.1.5 各设备的主要性能及其技术特征表 50
6.1.6 回采工作面吨煤成本 52
6.1.7 生产作业制 53
6.2 回采巷道布置 55
6.2.1 工作面巷道布置 55
6.2.2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55
7 井下运输 57
7.1 概述 57
7.1.1 井下运输原始条件 57
7.1.2 煤炭运输方式 57
7.1.3 辅助运输方式 57
7.1.4 煤炭运输 58
7.2 带区运输设备 58
7.2.1 带区煤炭运输设备的选择 58
7.3 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59
7.3.1 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59
7.3.2 类型及规格 59
7.3.3 运输设备运输能力验算 60
8 矿井提升 61
8.1 概述 61
8.1.1 煤炭运输方式 61
8.1.2 辅助运输方式 61
8.1.3 运输系统 62
8.1.4 主要运输大巷断面及支护方式 62
8.2 主副井提升 62
8.2.1 主井提升 62
8.2.2 副井提升 63
9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 65
9.1 矿井通风概况 65
9.2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65
9.2.2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65
9.2.3 矿井通风方式的确定 65
9.2.4 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选择 66
9.2.5 带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67
9.2.6 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 67
9.2.7 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布置 68
9.2.8 矿井通风容易与困难时期确定 68
9.3 带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73
9.3.1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73
9.3.2 备用工作面需风量 74
9.3.3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74
9.3.4 硐室需风量 75
9.3.5 其它巷道所需风量 76
9.3.6 矿井总需风量 76
9.3.7 风量分配 77
9.4 全矿通风阻力计算 77
9.4.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 77
9.4.2 矿井最大最小阻力路线 78
9.4.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78
9.4.4 矿井通风总阻力 80
9.4.5 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80
9.5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81
9.5.1 选择主要通风机 81
9.5.2 电动机选型 84
9.6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85
9.6.1 瓦斯管理措施 85
9.6.2 煤尘的防治 85
9.6.3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85
9.6.4 防水措施 86
10 设计矿井基本经济技术指标 87
干旱半干旱地区保水采煤理论与技术 88
引 言 88
1 国外研究现状 89
1. 1 世界煤炭资源形成时期与分布概况 89
1. 2 欧洲保水采煤研究现状 89
1. 3 现产煤大国保水采煤研究现状 90
2 矿区结构系统 92
2.1 矿区水文地质结构系统 92
2.2 矿区保水采煤分区 92
2.3 不同水资源赋存对应的保水策略 93
3 采动覆岩导水裂隙通道发育规律与隔水关键层的稳定性 94
3.1 采动覆岩导水裂隙通道现场探测 94
3.2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与渗流规律 94
3.3 隔水关键层模型及稳定性 95
4 保水采煤研究展望 96
4. 1 中国保水采煤面临的新问题 96
4. 2 保水采煤新的重点研究方向 96
英文原文 101
中文译文 109
致 谢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