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描述:
文档包括:
word版说明书一份,29页,12000字左右.
外文翻译一份
CAD版本图纸,共4张:
工艺卡一套
过程卡一套
目 录
序言……………………………………………………………………………………………4
1.零件的分析…………………………………………………………………………………5
1.1零件的作用……………………………………………………………………………...5
1.2零件的工艺分析…………………………………………………………………………5
2.工艺规程的设计…………………………………………………………………………….5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5
2.2基准的选择………………………………………………………………………………5
2.3制定工艺路线……………………………………………………………………………6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0
3.专用夹具设计……………………………………………………………………………….23
3.1机床夹具介绍……………………………………………………………………………23
3.2现代夹具的发展方向……………………………………………………………………23
3.3机床夹具的定位及夹紧…………………………………………………………………23
3.4工件的装夹方式…………………………………………………………………………25
3.5基准及其分类……………………………………………………………………………26
3.6工件的定位………………………………………………………………………………26
3.7工件的夹紧………………………………………………………………………………27
3.8夹具的设计………………………………………………………………………………27
4.课程设计小结……………………………………………………………………………….28
5.附表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29
6.参考文献…………………………………………………………………………………….29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CA6140车床拨叉(831006)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则及工艺装备
内容:
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套
2.毛坯图 1张
3.零件图 1张
4.夹具总装图 1张
5.夹具零件图 1张
6.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1份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 序言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次课程设计是我在毕业前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的一次综合演练,我得到以下几方面的锻炼:
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加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喝解决问题的能力。
1、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φ55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1.小头孔φ25 mm,精度要求为IT7到IT8之间。
2.大头半圆孔Ф 及其端面,圆孔的精度是在IT12 到IT13之间,端面的精度要求也是IT12 到IT13,并且两端对小孔的中心线有一定的垂直度要求。
3.右端面距小孔中心线23mm 16×8槽,同样槽也对小孔有一定的垂直度要求。
4.φ40外圆斜面;
5.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mm,槽端面与小头孔中心显得垂直度误差为0.08m。
由上面分析可知,工件的毛坯可以一起铸造成对的形状,这样对于大孔的两端面的位置度保证有一定的好处,由于加工原则是“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准后其他”,可以粗加工拨叉底面,然后可以作为粗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精度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拨叉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才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2、工艺规程的设计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已知此拨叉零件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股采用铸造精度较高的金属型铸造。这对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也是有利的。
2.2 基准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 粗基准的选择
按有关基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对本零件而言,则应以零件的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
2) 精基准的选择
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对本零件而言,大头半圆孔两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mm,槽端面与小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8mm,则应以φ25小头孔为精基准。
3) 注意要求
由于是先加工大孔的两个面,在以此作为基准加工孔,因此,在加工孔的时候要以此两个面为基准加工,所以对于定位有着严格的要求!
2.3制定工艺路线
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达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实效处理
工序2:粗铣φ55mm孔德两端面
工序3:铣φ40mm外圆端面
工序4:镗φ55mm孔
工序5:加工φ25mm小头孔
工序6:切断
工序7: 铣切断面
工序8: 铣30×40端面
工序9: 铣8×16槽工序
工序10:铣φ40mm外圆斜面
工序11:去毛刺
工序12: 终检
工序13:清洗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1:实效处理
工序2:粗铣φ55mm孔德两端面
工序3:铣φ40mm外圆端面
工序4:镗φ55mm孔
工序5:加工φ25mm小头孔
工序6:中检
工序7: 铣30×40端面
工序8:铣8×16槽
工序9:切断
工序10:铣切断面
工序11:铣φ40mm外圆斜面
工序12:去毛刺
工序13:终检
工序14:清洗
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加工φ55mm圆与两端面,然后加工小孔并进行中检,为后续加工提供保证,并利用了两个合铸的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方案二是先加工φ55圆与两端面,φ40mm外圆端面,然后切开,在分别加工,方便了后续工序的装夹。综合两种方案最后可以将工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