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描述:
文档包括:
WORD版本设计说明书一份,共25页,约12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66张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 MR141毛刷式锯齿剥绒机的总体设计、锯筒部和工作箱部设计。MR141型毛刷式锯齿剥绒机专为从轧花机排出的棉籽上剥取短绒之用,调整好不同的配车规格,分别可以剥取头道、二道或三道短绒。而且 MR141型剥绒机在原机的基础上作了重大改进。MR141 毛刷式锯齿剥绒机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机架部,工作箱部,锯筒部,毛刷部,喂籽箱部,自动喂籽机构部。由于本文作者研究课题的原因,本文侧重于总体结构和锯筒与工作箱的设计,部装结构则主要是对机器的结构分析及主要受力部件的强度校核。工作箱部是喂籽的主要部分,锯筒部是剥绒工作的主要部分。
关键词:剥绒机 工作箱 总体 锯筒 喂籽
目 录
0 引言 1
1棉花加工 3
1.1棉花加工的的任务和要求 3
1.2 我国棉花加工工艺流程 3
2 棉籽剥绒 4
2.1短绒与棉籽的分离方法 4
2.2 锯齿剥绒工艺要求 5
2.3 锯齿剥绒工艺过程 5
3 MR141毛刷式锯齿剥绒机的总体设计 7
3.1喂籽部分 7
3.2 剥绒部分(工作厢部分) 9
3.3 锯筒部分 12
3.4刷绒部分 12
4 锯齿剥绒理论 16
4.1锯齿剥绒的基本条件 16
4.2 工作厢、拨籽辊与棉籽卷的密度与速度 16
4.3 肋条倾斜角 17
5 结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附件清单 23
0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我国棉花工业主要经历了两次飞跃性的发展。第一次是“5571”型锯齿轧花机取代皮辊轧花机,奠定了我国棉花加工业向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前,籽棉加工是分散的、作坊式的民间轧花,使用的加工设备主要是人力或畜力皮辊轧花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棉花生产大幅度地提高,棉花加工业随着棉花统购政策的实行而迅速地发展起来。首先用动力皮辊轧花机取代了人力或畜力皮辊轧花机,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1955年7月1日,我国成功试制了第一台锯齿轧花机——“5571”型。“5571”型锯齿轧花机的诞生结束了我国棉花加工业依赖皮辊轧花机和进口锯齿轧花机的历史,它的批量生产和应用标志了我国棉花加工业进入了工业化的时代。
第二次是“121”棉花加工新工艺和成套设备的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缩短了我国棉花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40年的差距。“六五”末引进国外先进的棉花加工设备及技术,“七五”期间,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的同意领导下,由山东省供销社、山东棉花机械公司和郑州棉麻工程技术研究所等参加的科研、制造和使用三位一体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国情研制出了“121”轧花新工艺及成套设备为代表的大型棉花加工新工艺、新设备。“八五”、“九五”期间,以“121”、“120”、“机电一体化100”和“400”大型液压棉花打包机等棉花加工新工艺和新设备组成的“121系统工程”在我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广应用。新工艺及设备的成功应用,改变了我国棉花加工技术装备几十年一贯制的应用。新工艺及设备的成功应用,改变了我国棉花加工技术装备几十年一贯制的落后面貌,棉花加工工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大地提高了棉花加工设备的技术含量,为棉花加工从分散经营到集约化经营创造了硬件条件。
棉花加工业经历了从皮辊轧花工艺到“5571”型锯齿轧花工艺,从“5571”型锯齿轧花工艺到“121”型先进、大型锯齿轧花工艺两个里程碑式的发展,我国棉花加工业的技术总体水平已达到国际8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棉花加工业的发展,与棉花加工业的科技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商品籽棉的加工主要由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棉花加工厂承担;留种籽棉的加工主要有农业部门的棉花加工厂承担。籽棉以人工采摘为主,机械采棉才开始在新疆少数地区试点。手摘棉相对机摘棉而言,外附杂质较少,含水较低。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棉花加工厂约2400多个,其生产模式大多是轧花—剥绒,产品是皮棉、短绒。所谓轧花就是利用轧花机将长纤维与籽棉分离的工艺过程。所谓剥绒就是利用剥绒机将生着在棉籽上的短纤维与棉籽分离的工艺过程。国内目前普遍使用锯齿剥绒机,锯齿剥绒机工艺实行分道剥绒,连续生产,即先剥头道绒,再剥二道绒,最后剥三道绒。本设计的课题MR141毛刷式锯齿剥绒机就是专为从轧花机排出的棉籽上剥取短绒之用。调整好不同的配车规格,分别可以剥取头道、二道或三道短绒。头道、二道短绒是合成纤维、轮胎、胶片等工业的重要原料,三道短绒则是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剥绒后的棉籽榨油,可以提高出油率,油质亦比较纯净,有利于化工及食用;用剥绒后的棉籽做种籽,则可减少病虫害和提高出芽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