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共37页,约13000字
任务书一份
外文翻译一份
CAD版本图纸,共4张
摘 要
齿轮是各种机械传动设备中常用的零件,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 使用计算机对齿轮进行设计与分析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齿轮三维模型是进行有限元分析,机构仿真和数控加工等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一些三维造型软件如UG都不能直接生成齿轮的三维模型,另外齿轮的设计计算过程复杂,这些都影响了设计效率。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基于UG开发直齿圆柱齿轮CAD系统,从而简化齿轮建模过程, 提高了效率, 丰富了零件建模方法。
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文献,掌握参数化建模、齿轮设计的基础知识,明确系统的各
功能模块作用,运用UG二次开发原理和方法及相关的程序设计方法来进行系统的开发。
以能满足根据用户输入的原始参数来计算相关的结构参数,然后绘制三维模型。
在分析了标准渐开线直齿轮设计模型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使用UG/ open 系列的UG 二次开发工具GRIP语言来编写程序以实现相关的参数化建模。
本次齿轮CAD系统方案的设计,还可增加齿轮设计计算校核模块及参数化造型模
块来完善,以致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原始参数(功率、 转速、传动比等),计算设计相关结构参数,并进行齿面接触强度、齿根弯曲强度设计计算和校核(在计算过程中,系统自动选择相关图表参数),最后绘制三维模型。
关键字:UG/ open GRIP;直齿圆柱齿轮;参数化设计;二次开发;渐开线;菜单
目 录
引言 ……………………………………………………………………………1
1 UG/Open开发工具简介……………………………………………………1
1.1 UG/Open GRIP ………………………………………………………………………1
1.2 UG/Open API ………………………………………………………………………2
1.3 UG/Open MenScript…………………………………………………………………2
1.4 UG/Open UIStyler ……………………………………………………………………3
1.5 User Tools工具………………………………………………………………………3
1.6 二次开发工具之间的相互关系………………………………………………………4
2 总体方案的拟定 ………………………………………………………4
2.1 齿轮分析………………………………………………………………………………4
2.1.1齿轮的分类…………………………………………………………………………5
2.1.2齿轮的失效形式……………………………………………………………………6
2.1.3齿轮的设计准则……………………………………………………………………7
2.2 方案的分析与确定……………………………………………………………………8
2.2.1方案一 ………………………………………………………………………………8
2.2.2方案一………………………………………………………………………………9
2.2.3方案的确定…………………………………………………………………………10
3 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化建模……………………………………………10
3.1 直齿圆柱齿轮的尺寸…………………………………………………………………10
3.1.1几何尺寸……………………………………………………………………………10
3.1.2结构尺寸……………………………………………………………………………11
3.2 基准曲线………………………………………………………………………………13
3.3 渐开线齿廓的形成……………………………………………………………………14
3.3.1渐开线方程的推导…………………………………………………………………14
3.3.2渐开线的绘制………………………………………………………………………15
3.3.3镜像中心的确定……………………………………………………………………15
3.3.4完整的齿轮造型……………………………………………………………………15
4 插件设计及应用实例……………………………………………………16
4.1 插件设计……………………………………………………………………………16
4.1.1设计程序框图………………………………………………………………………16
4.1.2模块的设计…………………………………………………………………………17
4.1.2.1用户菜单模块的设计…………………………………………………………17
4.1.2.2人机交互窗口的设计…………………………………………………………18
4.1.2.3齿轮模块的设计………………………………………………………………19
4.2 插件应用实例………………………………………………………………………28
5 结论………………………………………………………………………29
谢辞 …………………………………………………………………………30
参考文献 ……………………………………………………………………31
|